時間真的很奇妙,儘管每天都很充實,依舊匆匆流逝
很多事情,過去很多年,再聊起時,馬上就能記起,感覺就像昨天一樣真實。
不知不覺我也在室內設計這行投入了30餘年
儘管一年365天,有335天都想著設計(每天扣除睡眠的8小時)
但我覺得自己不能算是「工作狂」,因為我覺得工作與生活密不可分。
記得兩年前一個在廣州共事的夥伴在工作上遇到瓶頸
「真的好煩!什麼都做不好,我已經提不起勁了!殷先生,你們是不是都不會這樣?」
我笑著倒了一杯冷泡茶給他,和他說「我也是個普通人,當然也會有工作上的情緒,但是我們需要學會怎麼去調整、面對它 。」「沒有什麼是一杯冷泡茶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兩杯!」
是啊,幾乎所有人都被要求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被要求每分每秒都用盡全力、積極樂觀
但活了幾十年,我發現其實不必要求自己保持快樂、也不必強求自己追求所謂的「贏」。
生活是一種「動態平衡」,當生活足夠豐富,才更容易拾級而上;適當放鬆與享受可以幫助我們忘記工作上的煩惱發現生活中的趣味
所以我總會擠出時間喘口氣,哪怕再忙,也會在辦公室準備喜歡的茶、咖啡和零食,與同事們聊聊這個、談談那個
哪怕再忙,也會抽點時間爬爬山、看個電影……

很多時候,這些生活點滴就是我對工作、對人生持續積極的動力。
也是這樣的心態與期望,我重視生活的「質量」,因此在照顧日漸年邁的長輩的同時,也注意到他們的不便。
沙發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難以掙脫?怎麼老是想不起藥吃過了沒有?浴室的門檻怎麼變得那麼高?
這些日常生活裡最微不足道的瑣事,其實就是大家最害怕年老無人照護的窘境。
於是,我盡可能地去用空間設計的眼光去為他們解決這些生活問題和需要,同時我和德良哥也關注到退休長青宅是一個極具潛力及高需求的市場。
慢慢地也就更專注在這一領域去思考,將這些細節用於規劃不同的案例,將長輩微不足道的瑣事一一具象化,不讓年紀成為生活品質降低的藉口。
於是,我盡可能地去用空間設計的眼光去為他們解決這些生活問題和需要,同時我和德良哥也關注到退休長青宅是一個極具潛力及高需求的市場。
慢慢地也就更專注在這一領域去思考,將這些細節用於規劃不同的案例,將長輩微不足道的瑣事一一具象化,不讓年紀成為生活品質降低的藉口。
近來也接收到越來越多要做退休宅的屋主,有的甚至年紀跟我差不多就已經開始在規劃
年過半百的我就和太太就討論過,退休時要回到兩人世界,一起享受生活。
有些朋友不願意孩子離開自己生活,會覺得孤單且沒人照顧
但我卻不這樣認為,陪伴並不代表沒有私人空間。
「家庭成員之間共處的時候,也要照顧到自己的獨處空間」
即使是夫妻,也同樣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
我們想好以後可以做2個主臥室,一人一間;再不然就如我們很多案例一樣,雙床臥室,翻身也不會互相影響。
退休之後,估計我和太太在家的時間會比現在多一倍,那家裡肯定要夠我們兩個「玩」。
像我們現在的房子,當初做了開放式廚房,連貫了客廳等區域。
烹飪料理不再被門牆阻隔而缺乏互動,且視野更寬闊,也更方便我太太示意我「鬥三工」。
空間就是這麼奇妙,總在不知不覺間凝聚家人的情感
如果退休長青宅同樣也有獨處與陪伴的時光,有能夠記錄更深厚情感回憶的空間,那是不是也是老年生活的賞心樂事?
我們總希望時間可以過得慢一點,可以離「老去」這件事更遠一點。但時間總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
但是,我們可以一直做著喜歡的工作、享受喜愛的興趣,享受愛與陪伴
但是,我們可以一直做著喜歡的工作、享受喜愛的興趣,享受愛與陪伴
過好每一天。接納、保留和堅持生活裡的熱愛、提前規劃好老後生活這件事
那麼,老後的歲月也必定會回饋更好的生活給我們。
最後,我想說的是「老了」、「退休了」,甚至「年紀大了」並不是終點
而是一種過程──小時候我們期盼長大;而年老時我們仍可以對未來心懷夢想。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